孩子发烧 家长先别慌
发热是孩子生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,不论是上呼吸道感染还是肠道感染,抑或是其他一些疾病都可以导致发热。对于发热的孩子,家长掌握的原则是:当孩子精神状况很好,能玩、食欲变化不大时,即使高热也不需急于到医院就诊,只需在家给予退热处理,观察孩子病情变化就可以了。而如果孩子精神状况差,很蔫或一直哭闹,要在给孩子退热的同时及时就诊。<br /> 对于发热的孩子,无论病情怎样,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孩子退热。那怎样给孩子退热是正确的呢?<br /> 退热的方法分为两类,一是药物退热,即让孩子服用退热剂以退烧,另一类是物理降温,比如洗澡、酒精擦浴、冷敷等。<br /> 如孩子体温在38.5℃以下,我们一般不建议过于积极地给予降温处理,可让孩子多喝水,多活动,有时体温即会下降。如孩子体温达到或超过38.5℃,建议给予退热处理,最主要、最确切、最直接的方式是服用退热剂(如泰诺林、美林等药物),辅以物理降温方法。如孩子体温超过38℃,但不到38.5℃,如何处理要看孩子自身的情况,如既往有高热惊厥史,或发现孩子体温升高迅速,即使不到38.5℃,也要让孩子服用退热剂。<br /> 服用退热剂后要注意的有两点,一要让孩子大量喝水,二不要给孩子多穿多盖。孩子发热时体内代谢旺盛,大量水分消耗,同时由于喉咙痛或烦躁孩子不愿喝水,导致水分摄入不足,两者综合致孩子体内水分减少,而退热剂退热,需体内水分参与,如果体内水分不足,即使服用药物,也会造成体温不降或降温缓慢。所以如想在服用退热剂后让孩子体温下降,应保证让孩子喝水足够多,特别是夜间发热,孩子正在睡觉,很难配合喝水,这时需要家长强迫孩子喝水。<br /> 另外要注意的是,不要给发热的孩子多穿多盖。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发热怕冷,或觉得应该多盖让孩子发汗,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。孩子与成人不同,汗腺发育不足,靠体表散热是孩子散热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,如在发热时给孩子捂得太严实,可造成孩子体温升温快或降温不理想。家长只需让孩子穿的盖的和平时一样多就可以了。<br /> 物理降温的方法,我推荐洗澡。这种方法孩子喜欢接受,家长容易操作,而且降温效果也比较理想。可用于退热剂降温不理想或体温降后很快升高,但又不到两次服药的间隔时间,此时可辅以洗澡的降温方式。洗澡的房间要保持适当的温度,不能太冷,泡澡前关闭门窗,保证室温,水温保持在平时洗澡的温度就可以。洗澡可持续20分钟左右,体温一般可下降1℃~2℃。洗澡后擦干孩子头发、身子再开门窗。这种方法与传统观念有悖,但却是一种非常好且易操作的降温方法,值得家长学习。<br /> 酒精擦浴也能很好地降温,但用酒精轻擦前胸、后背的方式是不对的,酒精擦浴方法家长不易掌握,不推荐给家长使用。在医院医生、护士会使用此方法,能获得比较理想的降温结果。<br /> 冰贴、冷敷也是辅助的降温方法,可以使用,但效果不大。<br />
- 0 条回复